而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培养诗人。很多中(z[展开全部]
而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培养诗人。很多中(zhōng )文系的家伙发(fā )现写小说太长,没有前途,还是写诗比较符合国情,于是在校刊上出现很多让人昏厥的诗(shī )歌,其中有一(yī )首被大家传为美谈,诗的具体内容是:
在做中央台一个叫《对话》的节目的(de )时候,他们请(qǐng )了两个,听名字像两兄弟,说话的路数是这样的:一个开口就是——这个问(wèn )题在××学上(shàng )叫做××××,另外一个一开口就是——这样的问题在国外是××××××,基本上每个(gè )说话没有半个(gè )钟头打不住,并且两人有互相比谁的废话多的趋势。北京台一个名字我忘了(le )的节目请了很(hěn )多权威,这是我记忆比较深刻的节目,一些平时看来很有风度的人在不知道(dào )我书皮颜色的(de )情况下大谈我的文学水平,被指出后露出无耻模样。
比如说你问姑娘冷不冷然后姑娘点头(tóu )的时候,你脱(tuō )下她的衣服披在自己身上,然后说:我也很冷。
老夏马上用北京话说:你丫(yā )危急时刻说话(huà )还挺押韵。
到了北京以后我打算就地找工作,但这个想法很快又就地放弃。
我深信这不是(shì )一个偶然,是(shì )多年煎熬的结果。一凡却相信这是一个偶然,因为他许多朋友多年煎熬而没(méi )有结果,老枪(qiāng )却乐于花天酒地,不思考此类问题。[收起部分]